4月9日晚,城商行“优等生”宁波银行发布最新的全年业绩。数据显示,该行总资产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25%;全年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之下,宁波银行仍然交出了一份颇有韧性的成绩单。
笔者了解到,这背后是宁波银行长期以来对“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经营策略的坚持,其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最根本的经营宗旨,以“真心对客户好”为理念,以“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赋能客户,不断夯实经营“底盘”、筑牢风险屏障,才得以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破浪前行。
正如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在致辞中所言,“守正者稳,创新者进。当前,银行业正处于大分化、大变革的关键节点,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分化,我们始终坚信,唯有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以长期主义锚定价值创造,方能行稳致远。”
保持战略定力,
资产规模、经营效益稳步增长
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总资产31252.32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比年初增长15.25%。其中,客户存款18363.45亿元,比年初增长17.24%;贷款及垫款14760.63亿元,比年初增长17.83%。报告期内,公司继续保持全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全球百强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发布的“2024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公司排名第80位。
从近五年的财务数据表现来看,宁波银行持续以两位数速度扩表。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以及银行业“低利率、低利差”的市场环境,宁波银行主动适应经营环境变化,坚定做难而正确的事。2024年,聚焦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进出口企业、民生消费等重点领域,宁波银行加大资源倾斜和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水准。同时,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用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助力金融强国战略实施。
科技金融方面,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持续优化“公司-零售-投行”联动的科创服务体系,打造专属特色产品体系,打造科技型企业服务生态圈。
推动绿色金融服务落地,持续加大对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与银行经营发展深度融合。
围绕普惠金融主体的全生命周期,持续完善“专业化、数字化、生态化”服务体系,持续扩大普惠覆盖面。
推进养老金融品牌建设,围绕养老客群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完善“账户、产品、服务”三大体系,搭建专业、智能、有温度的服务体系,提升养老客户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强化数字金融综合赋能,用“科技+系统”打通客户数字化的堵点,通过开放银行,将银行的系统无缝对接到客户的数字生态中,赋能数字化发展。
归根结底,客户是银行经营的落脚点。2024年,宁波银行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更新迭代业务商业模式,加速推进“专业化、数字化、平台化、国际化”体系升级,在提前感知客户需求、预判客户企业生长路线的前提下,宁波银行多措并举,协助客户规划事业蓝图、奔赴碧海蓝天。从这个角度上看,宁波银行虽然是一家提供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但其为实体经济赋能的路径早已超越了银行业务,真正是“基于银行、超越银行”。
如,坚持专业化经营,用专业把握市场机遇,聚焦汇率管理、利率管理和资产配置等领域,持续积累细分市场的比较优势,帮助客户规避风险,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推进数字化赋能,借助金融科技,不断夯实数字化应用的基石底座,结合实体企业的需求,全面升级鲲鹏司库、五管二宝等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赋能客户经营和降本增效,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发挥平台化价值,从实体企业需求出发,借助银行平台的资源禀赋,打造“波波知了、设备之家、美好生活”三个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综合化服务。搭建国际化链接,在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聚焦企业的难点堵点,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跨境金融服务,赋能企业走出去。
事实证明,宁波银行的坚持得到了回报。资产规模稳步增长的同时,经营效益也在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
盈利来源更多元,
不良率连续多年保持1%以下
值得关注的是,在宁波银行的营收构成中,大零售及轻资本业务的盈利占比较高,使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不断增强。报告期末,零售公司客户43.96万户,较上年末增加0.76万户;零售公司存款余额2,8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9亿元,增长16.54%。公司普惠型小微企业客户27.78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9.18%;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1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35%。
宁波银行还充分发挥多牌照优势,强化子公司协同力度,推进集团内部资源整合,积极探索和培育更多盈利增长点,打造多元化的利润中心,内生活力持续增强,盈利结构不断优化,盈利来源更加多元。
目前在宁波银行本体有公司银行、零售公司、财富管理、消费信贷、信用卡、金融市场、投资银行、资产托管、票据业务9个利润中心;子公司方面,永赢基金、永赢金租、宁银理财、宁银消金4个利润中心。截至2024年末,宁波银行4家子公司均实现盈利,分别实现净利润2.55亿元、25.51亿元、7.44亿元、3.03亿元。
轻资本、轻负担,是宁波银行逆势增长的关键。经营银行就是经营风险,因而防控风险是银行经营的永恒主题。截至2024年末,公司不良贷款余额112.67亿元,不良贷款率0.76%,拨备覆盖率389.35%,资产质量持续保持行业较优水平。实际上,自2007年上市以来,宁波银行不良率始终保持在1%以下,是连续17年不良率低于1%的A股上市银行之一。
这不仅是长期坚持贯彻的“长期主义”的结果,也是前瞻风控理念引领的结果。2024年,宁波银行将风险防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全周期、全方位”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坚持统一的授信政策、独立的授信审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风险预警、贷后回访、行业研究、产业链研究等工作机制,加快风险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持续提升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较好地应对经济周期与产业结构调整。
陆华裕表示:“我们始终以风险防控和业务发展的兼顾平衡为准则,在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
展望2025年业务规划,宁波银行在年报中表示,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营环境变化,持续积累差异化的比较优势,推动银行稳健高质量发展。具体看,一是深化客户经营,压实经营发展的基本盘;二是推进重点业务,抓住营收盈利的落脚点;三是拥抱新兴技术,把握科技赋能的风向标;四是筑牢风险屏障,夯实稳健经营的压舱石。
以革新致初心,以远见创未来。新的一年,银行业的分化还将进一步加剧,宁波银行在年报中称,将继续坚持“真心对客户好”的理念,用专业创造价值,以责任诠释担当,在服务实体的过程中锤炼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积累银行差异化比较优势,与客户同心,与时代同行,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中,贡献更多属于宁波银行的力量。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
来源:新浪财经-鹰眼工作室广州方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在营业收入基本持平的情况下,净利润出现大幅下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也由正转负。以下将对各项关键财务指标进行详细解读。营收微降,净利润下滑显著营业收入:基本持平,业务结构有变化2024年,方邦股份营业收入为344,570,81
来源:蓝鲸TMT蓝鲸新闻4月16日讯(记者 屠俊)近日,云南沃森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沃森生物,300142.SZ)发布2024年财报,实现营收28.21亿元,同比下降31.41%;归母净利润1.42亿元,同比下降66.1%;扣非净利润1.08亿元,同比下降81.1%。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的2023年
近日,坐落于成都高新区的全国首个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府新谷迎来首届科技创业赶场季活动。现场,天府新谷发布其“立园满园”专项优惠政策,将推出5万平方米优质载体空间,通过“一免一减半”扶持,为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直接创业场地入驻“免单”,赋能产业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天府新谷总部位于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核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舒桂林来自三大电信运营商收入占比超90%,思特奇(300608)的应收账款却在大幅攀升。4月16日,思特奇公布2024年年报,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8.72亿元,同比上升0.1%;归母净利润亏损5111万元,同比下降332.1%;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4951万元,同比
位于河西街道的阳春市鳜鱼苗标粗示范场。曾繁霖 摄阳春出产的鳜鱼苗种。植兰裕 摄会议现场,一批产业项目集中签约。受访者供图阳春市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鳜鱼产业基地。植兰裕 摄4月10日上午,第三届中国(阳江·阳春)鳜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阳春2025年鳜鱼苗交易会举行。大会汇聚了4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文凯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发布了首批中国消费名品名单,包括企业名牌93个、区域品牌43个,还公布了中国消费名品成长企业42家。其中,宜昌3个品牌入选!分别是: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安琪”入围企业品牌!湖北省宜昌市人民政府申报的“宜红工夫茶”入围区域品牌!湖北稻花香酒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