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关帅康】截至4月4日,三家A股黄酒上市公司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2024年年报悉数出炉。三家公司均实现营收及扣非净利润双增长。
年报透露,2024年,虽然持续推进高端化转型,但古越龙山本就相对较低的毛利率反而小幅下降,与会稽山的毛利率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此外,在持续推进高端化、年轻化、全国化战略的同时,古越龙山、会稽山双双发布提价公告,加速推动黄酒行业价值回归,重塑行业竞争思维、产品定位和竞争格局。
毛利率拉开身位,会稽山加速追赶古越龙山
作为黄酒行业龙头,2024年,古越龙山交出的成绩单既展现了其转型成果,也暴露出部分待解的问题。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古越龙山实现营收19.36亿元,同比增长8.55%;实现扣非净利润1.98亿元,同比增长3.52%。
据年报披露,在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古越龙山在江浙沪以外市场营收同比增长7.87%,占总营收的42.97%;线上渠道实现营收2.67亿元,同比增长35.16%。这体现了古越龙山在高端化、年轻化、全球化战略方面取得的市场成效。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尽管古越龙山实现营收和扣非净利润双增长,但其业绩增速已落后于会稽山。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会稽山实现营收16.31亿元,同比增长15.6%;实现归母净利润1.78亿元,同比增长17.74%。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024年,古越龙山在市场渠道和产品研发投入方面的力度不及会稽山,是其业绩增速落后会稽山的原因之一。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古越龙山的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合计投入约为2.82亿元,同比增加约700万元。同期,会稽山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合计投入约为4.02亿元,同比增加约1.64亿元。
此外,毛利率相对较低,也限制了古越龙山的利润增长。
公开资料显示,2024年,会稽山、金枫酒业黄酒产品毛利率分别为52.75%、43.25%,分别同比增长6.8%、2.03%。而古越龙山黄酒产品毛利率为37.46%,同比下滑0.69%。
那么,古越龙山的产品毛利率为何低于会稽山和金枫酒业?2024年,古越龙山持续推进产品高端化,毛利率为何不增反降?
对此,4月2日,大河财立方记者致电古越龙山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古越龙山是国企,员工数量较多,且薪酬待遇相对较高,人力成本高于同业公司。此外,古越龙山的糯米原材料主要采取自种及与种植大户合作的粮食基地供应方式,质量好、成本高。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古越龙山在职员工为2229人,较会稽山多出519人;母公司及主要子公司需承担费用的离退休职工为1259人,较会稽山多出890人。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古越龙山支付给员工以及为员工支付的现金为3.28亿元。同期,会稽山为2.4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虽然古越龙山持续推进数字化建设,但仍未能有效降低人员成本。
古越龙山在2024年年报中披露,其投资14.3亿元建设的黄酒产业园一期工程生产区已全面投产。园区全面启用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和智慧酿造系统,基本实现“酿造智能化、勾调数字化、物流无人化、生产绿色化。”
“智能化园区投产后,能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但释放的员工转至其他岗位,公司整体的人力成本暂未下降。”古越龙山证券部工作人员说。
行业龙头携手提价,加速推动黄酒从量增到质增转型
伴随三家黄酒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的,还有古越龙山和会稽山的产品提价公告。
3月31日,会稽山发布关于公司部分重点产品提价的公告。公告显示,会稽山对纯正系列黄酒产品提价幅度为4%~5%、三年陈系列黄酒产品提价幅度为6%~9%、坛装系列、花雕系列黄酒产品提价幅度为1%~9%,新价格自2025年4月1日起按各产品调价通知执行。
在会稽山发布提价公告的次日,古越龙山业发布提价公告称,彩包花雕(加饭)系列提价2%~5%,清醇三年系列提价4%~8%,部分坛酒系列提价8%~9%,部分五年陈系列提价5%~12%,部分青花醉提价2%~5%,女儿红桶装酒系列提价3%~5%,女儿红老酒系列提价2%~5%。
推动黄酒价值回归,摆脱在消费者心中低价印象,带动产业升级转型,是此次两大黄酒龙头企业提价的核心原因。
4月2日,古越龙山召开2024年业绩说明会,公司总经理马川表示,现在黄酒的原料更优质、工艺更精细、口感更丰富,为体现优质优价,公司进行适当涨价。考虑到消费者的接受度,此次提价为小幅提价,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实现黄酒价值的逐步回归。
会稽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提出,黄酒的主要原材料为糯米,目前价格约为高粱的十倍,但市场售价却远低于白酒,过去曾深陷低价竞争泥潭,主流产品价格长期徘徊在数十元区间,企业利润微薄导致行业创新乏力。会稽山希望通过提价,打破价格天花板,重塑品类价格体系,拉升行业天花板,进而推动全行业从“以量换利”转向“以质取胜”。
那么,在黄酒行业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下,古越龙山和会稽山双双对核心销售产品提价,对市场销量以及行业竞争格局将产生哪些影响?
在酒水行业研究者、千里智库创始人欧阳千里看来,黄酒产业长期发展稳中向好,符合低度酒发展大势,也符合健康酒发展的趋势。目前来看,黄酒的价值与其历史文化不匹配,价值被严重低估。
“从黄酒消费核心区域来看,短期内消费量不会有太大的提升;从黄酒消费非核心区域来看,短期内酒商缺少推动黄酒销售的动力。所以,古越龙山和会稽山选择提价,能够带动营收和利润双增长。同时,也给一众品牌力较弱的黄酒企业留下更多市场空间。”欧阳千里表示。
跳出黄酒做黄酒,行业竞争格局或将重塑
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2023年,全国黄酒生产企业销售收入为210亿元。较低的市场规模天花板,限制了黄酒行业的复兴梦。
目前,市场高度集中在江浙沪,以及在消费者心中低价印象,成为摆在黄酒行业面前的破圈难题。
为拓展增量市场,黄酒行业形成了开拓全国市场空间、拓展年轻消费群体的共识,进而摆脱内卷竞争旋涡。同时,以产品高端化升级带动黄酒品质和利润提升,支撑新消费市场和新消费群体的培育成本。
而在这场黄酒行业高端化、年轻化、全国化的转型浪潮中,古越龙山、会稽山凭借品牌、渠道、资金等优势,转型速度走在行业前列。
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来,古越龙山推出“只此青玉”“无高低”“女儿红仟挂陈皮露酒”等特色产品,带动品牌形象提升;并在全国开设多家慢酒馆、创新黄酒咖啡、黄酒奶茶、黄酒冰淇淋等产品,扭转消费者对黄酒的传统印象,切入年轻消费市场。同时,常态化举行“越酒行天下”等国际活动,加速黄酒出海。2024年,古越龙山填补越南、意大利、秘鲁等5个空白国家市场。
会稽山则持续推进“兰亭、会稽山”双品牌、双事业部运营战略,通过“兰亭”品牌破局高端黄酒市场,并推出气泡黄酒、气泡米酒等产品满足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动公司产品高端化、年轻化转型。
随着高端化、年轻化、全国化步伐持续加快,黄酒行业的竞争思维和产品定位正在重新定义,行业竞争格局也或将重塑。
在中国独立酒评人肖竹青看来,消费行为、消费习惯需要长时间的引领去转变,需要巨大的市场培育成本。目前,黄酒的渠道利润远低于其他酒种,经销商开拓黄酒市场的动力不足。此外,在消费场景中,喝酒具有社交属性。目前,消费者对黄酒的认知较低,其普遍较低的售价也难以满足消费者的社交需求。
“黄酒作为历史文化久远的酒种,市场空间前景光明,但需要大量和长期的投入,这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具有资金、渠道优势,创新动能较强的企业成功概率更高。”肖竹青说。
欧阳千里认为,目前来看,黄酒基本盘较小,无论是古越龙山,还是会稽山,都在以高投入培育市场,可以理解成战略性投入。
他建议黄酒跳出黄酒圈层,积极与白酒企业展开互动,从而形成依托于白酒赛道的全国化。
责编:陈玉尧 | 校审:唐朝金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文 | 胡华成作为智和岛集团的创始人,这些年我看过形形色色的融资计划书,也和众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交流过。一份出色的融资计划书不仅是企业融资的敲门砖,更是指引企业发展的蓝图。今天,我就结合这18个核心问题,和大家聊聊融资计划书该怎么写才有看点。投资亮点:一眼抓住投资人的心在融资计划书的开篇,必须要突出
【大河财立方 见习记者 关帅康】截至4月4日,三家A股黄酒上市公司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2024年年报悉数出炉。三家公司均实现营收及扣非净利润双增长。年报透露,2024年,虽然持续推进高端化转型,但古越龙山本就相对较低的毛利率反而小幅下降,与会稽山的毛利率差距被进一步拉大。此外,在持续推进高端化
来源:新浪基金∞工作室2025年3月29日,万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万家潜力价值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过去一年面临诸多挑战,份额与净资产均显著下降,净利润亏损。以下将对报告关键数据进行深度解读。主要财务指标:盈利不佳,资产规模收缩本期利润亏损,净值增长率落后
“消费者不仅能享受政府补贴,还能根据旧车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抵扣,厂家还会额外赠送头盔、雨衣等。”4月3日,贵阳爱玛旗舰店(沙冲路店)生意红火,负责人周厚禄介绍,今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活动开展以来,门店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5%左右,咨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30%以上。与“小电驴”换新热潮相对应的
心脉医疗(688016)日前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6亿元,同比增长1.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02亿元,同比增长1.9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95亿元,同比下降14.43%。核心产品降价、营销费用大幅上升等多重原因迭加,让一向以高增长示人的心脉医疗被打上问号
汇丰银行发布研究报告,对2025年3月的美股表现和美国经济进行总结分析,指出关税担忧重创市场,标普 500 指数创下两年多来最大单月跌幅。3 月,标普 500 指数进入回调区间,较历史高点短暂下跌 10.1%,随着 4 月 2 日关税决定截止日期临近,当月收盘下跌 5.8%。与此同时,美国经济似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