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人的“迎神”/图源受访对象
封面新闻记者 林梦晴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晨雾未散,当鞭炮声在乡间小镇响起,闽南人要完成一场慎终追远的仪式。
村中老人早早起身,在家族祠堂指挥年轻一辈摆放祭品——用艾草和糯米糅杂而成的清明粿、寓意吉祥如意的红龟糕……三牲五果次第摆开,再斟满三巡高粱酒。长辈立于祖先牌位前,点燃三炷香,鞠躬敬拜。祠堂外,烧纸炉焚起青烟,妇女们掷入纸钱,祖辈的名讳隐现在“护佑平安”“健康顺遂”的祭词中。对先人的挂念、现实的忧思……在香炉中燃作一团。
当地人描述,这场仪式名为“迎神”,意在邀请祖先灵魂随子孙后辈同去墓地祭扫。
抬着祭品,沿山路蜿蜒而上。因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名,闽南人的墓地也多依山傍水,当地人认为如此选址能福荫后代。
闽南人讲究,祭祀之事,必须恭敬有序。当地人介绍,祭扫的第一步是"修坟",清理坟头杂草,培上新土,墓碑字迹模糊处需描红。在闽南习俗中,清理时不可用脚踩踏坟墓或墓碑,会被视为不敬。第二步是贡品摆放,五果六斋、三牲或五牲……殡俗中的食材宜忌,常与闽南语双关,如豆干做大官,肉丸中状元一类,为的是讨口彩。随后按辈分长幼依次上香,先拜“后土”(土地神),再拜祖先。"压墓纸"是整套仪式的收尾,在坟头摆上“五色纸”(黄、白、红、绿、蓝),石块压住四角。象征修缮房屋,寓意家族兴旺。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与公认的清明时间不同,许多闽南地区选在农历三月初三进行扫墓祭祖,如泉州南安一带。
据《台湾风物志》记载,三月初三祭拜的风俗始于郑成功起兵之初。郑成功曾为实现反清复明、收复台湾,率兵驻扎在闽南沿海。传说清明节时,他见当地人扫墓,认为“清明”二字清在明前,大不吉利,故下令全体军民改在农历三月初三祭祖。
数百年来,闽南人俗称三月初三为“古清明”,将集节气和节日于一体的“清明”称之“新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正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从气候上论,清明气温继续转暖,草木萌动。“清明”二字有天气清澈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引《国语》载述:“时有八风,历独指清明风,为三月节。此风属巽故也。万物齐乎巽,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从物候上论,
近日,记者从金昌市国有公交公司获悉,3月29日至4月4日,该公司增开4条“文明祭祀 绿色出行”公交专线,切实做好清明期间公交运输保障工作,进一步满足市民乘客清明祭扫的出行需求。4月1日上午8点,记者在紫金广场公交车站看到,统一悬挂“文明祭祀 绿色出行”标志的公交车辆,乘客人数达到小高峰,其中以老年乘
来源 | 央视新闻、公开资料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4月4日12时26分,2025年清明档新片(含重映)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1亿,影片《不说话的爱》《我的世界大电影》《向阳·花》位列前三。其中《不说话的爱》票房暂列第一。该片是由沙漠执导,付丹迪编剧,陈国富监制,张艺兴领衔主演,李珞桉、黄尧、安沺主演
4月3日,记者从相关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确保今年清明节期间祭扫活动平安有序、文明祥和,江西省各级民政部门已成立祭扫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并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 今年清明节,江西省各公墓、骨灰堂将全面开放,供广大群众现场祭扫。考虑到部分群众因各种原因无法现场祭扫,今年将继续开通网络祭扫方式
闽南人的“迎神”/图源受访对象封面新闻记者 林梦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晨雾未散,当鞭炮声在乡间小镇响起,闽南人要完成一场慎终追远的仪式。村中老人早早起身,在家族祠堂指挥年轻一辈摆放祭品——用艾草和糯米糅杂而成的清明粿、寓意吉祥如意的红龟糕……三牲五果次第摆开,再斟满三巡高粱酒
极目新闻记者 邬晓芳通讯员 李佳霖 徐依婷清明时节,被誉为“江南牡丹第一园”的东湖牡丹园也迎来盛花期,3万余株牡丹如约绽放,将江南园林染成一幅流动的锦绣画卷。清明小长假首日,园内游人如织,百余品种、12大色系的牡丹竞相争艳,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春日视觉盛宴。早上8点半,极目新闻记者步入园中,仿佛踏入“